“千年的民俗,永恒的乡愁”2015年张家界元宵节

来源:红网 发布:2015年03月16日 作者:红网 人气:2056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最原生态的民歌民舞,最具特色的灯展,让张家界市沉浸在流光溢彩、欢乐喜庆的海洋里。

 


  正月十五,张家界人沸腾了,张家界城区人山人海了,不为什么,就为这一年一次的多民族狂欢。

  中心市区,数十万民众齐聚,就如“西班牙斗牛节”、“柏林文化节”等国际知名的节会,更象是北方的“庙会”人挨着人,一步数寸。

  13个演出场地,承载着3000多演员和近百个节目。既有传统的龙灯、花灯、狮子灯、三棒鼓、阳戏,也有现代的街舞、爵士舞、拉丁舞。在继承的同时,也不曾忘记发展,与时代接轨。

  霸气的龙灯,起舞在大街,让人时而感觉或跃在渊、时而“见龙在田”,突然又让人感觉飞龙在天。龙者,古之帝王也;狮子灯,深深的让人感受到的是那份阳刚与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力量与喜庆并存是狮子舞的真谛。龙狮起舞,让成百上千的观众追捧。花灯,就如村姑一般,少不了那份野性与活泼。一丑一旦。两把折扇或一支牧笛,一根马鞭。大筒一把、鼓一面、大、小锣各一、钵两对,三、五平方即可起舞,动作幽默夸张,曲调调侃欢快顺口、歌词源于民间,浅显易懂。适合乡下农民放下农具,即兴起舞。浓郁的乡土气息,婉转悠扬的曲调,既有江南丝竹婉约之韵,又不失土家峒蛮俚俗之音。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大庸硬气功。或许,气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神奇,一些人还把气功列为杂耍。但是硬气功还真的需要真本事。腹卧刚叉、卧刀破石、钉刀床破石、银枪刺喉等传统节目,别说看着吓人,就是听着也是够吓人的了。没个大几年的功夫,也没哪个能炼到家的。

  节日的特色灯展,更是彰显城市和民族特色重要表现方式。土家人就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没了灯,则失去了元宵的灵气。于是乎,大街上到处都是少男少女们摆的地滩,放上五光十色的各种新潮的或者传统的闪闪发光的小灯。人海中,数万小灯一闪一闪发亮,则成了唯有正月十五才有的街景。同时,各种面罩下的男男女人更是千奇百怪,让你分不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中年男人或者中年女人,大多都会一板正经的去看传统的阳戏或者花灯,时不时的跟着戏文随口哼上二句。如果不是太老,还会掏出手机,尽情的拍着照。会用智能手机的,视频录像那是一定的。这些戏他们从小看到大,看过成百上千遍。大多的人能够完整的把戏文背诵下来。但他们就是看不够,对于戏中的一举手一投足,或者一个媚眼都会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戏瘾十足的追着看赶着看。或许这里面包含着他们的童年和种种乡愁......

  少男少女们,更多的则是随机起哄,哪里人多就往那里挤,这是一群不怕挤挤不怕的人。当然,他们也会看节目,但只看那些时尚的现代舞蹈和和传统的龙灯、狮子灯。对于那些传统的阳戏和花灯,则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接授,基本上都是网络、电影、电视、流行歌曲以及课本上的。对于传统的,基本上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接触,因为他们要考试,而考试是不用考民俗的。

  其实,对于元宵,更多的热闹和激情则是体现在晚上8点以后,那时,才是元宵的高潮。人粘人,就是牵着手的情侣也会走散,这时的手机基本上是无法联系的,不是打不通,而是你根本无法把手机从包里拿出来或者基本就无法听到手机里在说的什么。

  晚上的十五,人潮随龙而涌、随狮而动。当然,如果你怕挤或者是年岁大了,只要不在马路中间,人再多也只是挤而不会有人流涌动,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活动高潮一直会持续到去零晨12点后,尽兴的人群才开始散去。

  人潮散去,一遍狼迹。零晨2点后,清洁工人开始工作了……